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国际天气 国际天气

气象雷达天气预报井陉_气象雷达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1-23 人已围观

简介1.气象雷达与气象卫星分别是什么?2.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预知天气?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大家平时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都了解到气象工作者会根据云图了解云层的情况,判断是否会有降水。但你有没有想过,气象工作者是怎么知道降水的量的?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种气象工作者常用的强大武器——气象雷达。在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中,我们常能听到一定时间内降水量的预报,例如“北京中北部未来两天降水量将达

1.气象雷达与气象卫星分别是什么?

2.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预知天气?

气象雷达天气预报井陉_气象雷达天气预报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大家平时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都了解到气象工作者会根据云图了解云层的情况,判断是否会有降水。但你有没有想过,气象工作者是怎么知道降水的量的?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种气象工作者常用的强大武器——气象雷达。

在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中,我们常能听到一定时间内降水量的预报,例如“北京中北部未来两天降水量将达100毫米”,“据预测,华盛顿将有一场大暴雨,雨量达150毫米甚至更多”,等等。它们大多是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由计算机算出来的。

气象学家还能利用一种叫做“天气雷达”的气象雷达来定量估测降水。气象雷达发射出电磁波,电磁波遇到空气中的雨滴、云滴、冰晶、雪花等会发生散射,返回的电磁波被雷达天线所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气象学家根据回波图像可以得知大气中降水的强度、分布、移动和演变情况,以此了解天气系统的结构和特征。气象雷达能探测台风、局部地区强风暴、冰雹、暴雨和强对流云等,并能监视天气的变化。

但是,在雷达屏幕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移动和演变情况,气象工作人员又是怎样来定量估测降水的呢?通常情况下,雷达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气象台站会收集和统计不同地区、不同降水类型和不同降水强度的雨滴谱,也就是单位体积内各种大小雨滴的数量随其直径的分布,然后找到不同类型的降水的回波强度与其对应的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比如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地形云降水、干雪和湿雪等,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经验公式,用来定量估测降水。

实际工作中,为了利用气象雷达测量某区域在某时段的降水总量,可把区域、时间进行分割,然后对雷达测得的多个降水量进行累加或平均,这样可以去除随机误差的影响,使该区域上的雨量或平均强度比单点的瞬时强度更为准确,从而保证了估测精度。

近年来,气象雷达估测降水的技术也在不断翻新。而且,将设置在地面上的雷达组成网络,并利用以卫星为载体的雷达,就可实现大范围内的降水观测,可以弥补单点观测的不足。但是,利用雷达组网来进行定量监测及预报大范围降水,也会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把组网的雷达回波图拼在一起时,拼图本身的技术问题,会使降水估测的精度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即使是同一型号的气象雷达,探测的结果也会有差别,例如各雷达的选址不同、雷达回波受到不同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有效覆盖区的雨量计站点分布密度不同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结果,使组网后的数据出现误差,最终会影响预报质量。

气象雷达与气象卫星分别是什么?

现代的天气预报系统,主要分为地上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高层大气气象观测,气象卫星以及数据解析中心等几种分工不同,各有侧重的观测网络体系。

地上气象站主要负责集各地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积雪深度、日照时间、云量以及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用于与其他途径集的大气活动信息进行汇总,以便进行实时天气预报,另一方面则形成数据库,作为长期研究气候变动的宝贵资料。

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通过建立在各地的雷达设施向所在空域云层发射厘米级波长的电磁波,来观测数百公里范围内云层中的凝结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况。雷达获得的数据再与地面观测站的实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对雨雪天气的预报。

扩展资料:

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

1、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

2、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最高最低气温。

3、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风向和风力。

4、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预知天气?

气象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是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气象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天气的主要探测工具之一。气象卫星是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观测次数多,观测时效快,观测数据质量高。气象卫星是一种人造地球卫星,专门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

气象雷达真能定量估测降水吗?

在气象台发布的天气信息中,我们常能听到有关降水量的预报,例如“成都中北部未来两天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据预测,南京将有一场大暴雨,雨量将会达到130毫米左右”,等等。它们大多是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由计算机算出来的。

气象工作者还能利用“天气雷达”来定量估测降水。气象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在空气中遇到雨滴、冰晶、雪花等会发生散射,返回的电磁波被雷达天线所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气象学家根据回波图像可以了解到大气中降水的强度、分布和演变情况。

在雷达屏幕上,只能看到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移动和演变情况,气象工作人员是怎样来估测降水的呢?一般情况下,雷达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气象台站会收集和统计不同地区、降水类型、降水强度的雨滴谱,然后找到不同类型的降水的回波强度与其对应的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获取一组经验公式,用来定量估测降水。

近年来,气象雷达估测降水的技术也在不断翻新。而且,将设置在地面上的雷达组成网络,并利用以卫星为载体的雷达,就可实现大范围内的降水观测,可以弥补单点观测的不足。

多普勒气象雷达

气象卫星居然能预报农作物产量

天气预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对庄稼收成也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农作物长势也可以由气象卫星来预报。

1988年9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后来,我国又相继成功发射了多颗极轨气象卫星和多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2008年5月7日,我国又发射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它的功能和技术更为先进。2017年9月25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早在80年代初期,国内外科学家就已开始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获得的数据对农作物生长进行动态监测。

农业气象工作人员根据卫星传感器收集到的地面资料,可以判识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计算出指数,利用数学统计模型,进而就能预报出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了。

气象卫星除了能监测天气、监测农作物以外,还能探测森林和草原火灾,分析鱼群活动情况,监测海雾、海冰、环境污染等。可见,气象卫星真是多才多艺呢。事实上,卫星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人们是用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来预测天气的。从古至今,人们都会依靠大量的生活常识以及运算方法对天气进行预测,从而提醒老百姓们及时预防不良天气,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

一、天气预报的类型

按照预报时效的长短来分,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期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预报。气象台可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对老百姓公布气象情况,尤其是灾害性的气象预报,可以大大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人们在看完新闻联播之后,会看天气预报,确定第二天的穿衣。

二、天气预报的技术手段

目前,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是因为使用了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这些都属于现代高科技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发射了多颗气象卫星,从而使得气象资料大大增长,天气预报的水平越来越高。气象部门通过雷达来获取预报地区的云雨状况,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和推理,再制作天气预报,然后向公众发布。

三、天气预报的发布

当气象台完成了一定的数据运算,制作好了天气预报的结果后,就会通过电视、互联网、短信、报纸等途径向社会公布。现在比较有名的气象预报网站有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网站、以及手机各大网站提供的15天之内的即时天气预测信息等。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习惯在晚饭的时候观看天气预报,从而决定第二天的穿衣情况。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生活节奏快,习惯在手机上及时查看天气情况。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查看天气情况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中分享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