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天气 景点天气
台风碧利斯被除名_台风碧利斯
tamoadmin 2024-10-07 人已围观
简介1.台风碧利斯的灾后2.最近一个台风“碧利斯”是哪个国家提供的3.台风“珍珠,象神,桑美,榴莲,麦莎,碧利斯”为什么不用了?4.台风“碧利斯”的名称是什么意思?5.历史上有哪些台风名字因台风破坏力大而被除名的?6.我要0010号台风“碧利斯”的完全资料7.台风碧利斯的影响中国十大台风分别是:艾达、卡努、温妮、萨利、温黛、玛琪、泰培、弗雷德、海燕、桑美。1、艾达1954年8月30日,5413号台风在
1.台风碧利斯的灾后
2.最近一个台风“碧利斯”是哪个国家提供的
3.台风“珍珠,象神,桑美,榴莲,麦莎,碧利斯”为什么不用了?
4.台风“碧利斯”的名称是什么意思?
5.历史上有哪些台风名字因台风破坏力大而被除名的?
6.我要0010号台风“碧利斯”的完全资料
7.台风碧利斯的影响
中国十大台风分别是:艾达、卡努、温妮、萨利、温黛、玛琪、泰培、弗雷德、海燕、桑美。
1、艾达
1954年8月30日,5413号台风在广东湛江至海康一带沿海登陆,风力超过12级。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横扫粤西湛江的超强台风,在台风猛烈袭击下整个湛江市突然变得一片狼籍,树木全被大风刮倒,围经170多厘米的大树连根拔起,市区建筑尽遭破坏。
2、卡努
2005年第15号热带风暴“卡努”,于9月7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以后一路狂奔直扑浙江,并以巅峰状态于9月11日在浙江台州登陆,仅次于“桑美”和5612两个超强台风。
3、温妮
19年8月在西太平洋生成的一个热带气旋,对中国大陆和台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温妮经过,台湾北部及中部山区豪雨不断,台北天母、内湖、汐止地区严重积水及山崩,汐止林肯大郡房屋倒塌。
4、萨利
1996年9月6日,第15号热带风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之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这个强台风移速快,风力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被称为建国以来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
5、温黛
1956年的第12号超强台风,温黛,老一代人习惯称之为“八一大台风”。因为就在1956年8月1日24点,以55米/秒、923百帕这样超强台风的强度登陆了浙江象山。台风影响期间,沿海出现特大海潮,浙江象山县最高潮位达4.7米,纵深10公里一片汪洋。造成的灾害极其严重。
6、玛琪
13年第14号热带风暴玛琪,于当年9月12日08点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生成,之后一路西行,36小时以后就达到了60米/秒超强台风的级别,在14日凌晨4-5点,以最强姿态在海南琼海登陆。
7、泰培
泰培。对中国福建泉州造成巨大风灾。大风对渔业破坏性很强,损失较重。影响期间,福建省沿海风力达到6~7级,阵风8~9级。受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11~18日,平潭以北沿海几乎天天都刮偏北大风,持续时间之长是解放以来所没有过的。
8、弗雷德
1994年8月21日晚弗雷德在温州市瑞安梅头镇登陆,登陆地附近沿海浪涛普遍高出海岸2~3米,飞云江北岸至乐清湾的巨浪尤甚,局部地段拍岸浪高达12米,离温州市区不远的瓯江口波高达到10米,为有记录以来所未闻者。
9、海燕
2013年11月11日海燕上午9时进入广西境内。受灾地区有北海市海城、银海,防城港市上思、东兴、防城,崇左市凭祥,南宁市江南、上林等4市8县。
10、桑美
2006年第8号热带风暴“桑美”是当年8月5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之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8月9日晚加强为超强台风。
台风碧利斯的灾后
一个低压区于7月上旬后期活跃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此低压区范围宽广,对流旺盛。其于7月8日08时被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升格为一热带低压(TD)并给予临时编号05W。其向偏西转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加强。7月9日20时JTWC首先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2006年7月9日14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2006年第4号热带风暴(轻度台风),并命名为“碧利斯”(BILIS),国际编号为0604,名字由菲律宾提供,是快速的意思。随之中央气象台和台湾气象局也相继作出定位和预报。
生成后的“碧利斯”环流中心仍严重外露,中心及中心北侧呈无云区。其以15-20公里/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2006年7月10日凌晨到7月10日中午“碧利斯”移动速度飞快。最快时曾一度达到39公里/时。 从7月10日14时开始“碧利斯”放慢了它前进的脚步,移速控制在15-20公里/时。
2006年7月11日“碧利斯”开始影响菲律宾,猛烈的降水从此拉开了序幕。 此后“碧利斯”移速忽快忽慢。移动方向是西北偏西。强度稍有加强。
2006年7月12日14时“碧利斯”进入中国沿海的24小时警戒区。
2006年7月13日“碧利斯”的路径和移速开始稳定。移速在17公里/时左右。台湾南部也被它列为强降水袭击的对象。
台湾中央气象局一再表示。“此轻度台风结构松散,中心附近对流不强,没有眼壁和风眼结构。当它登陆时和别的台风登陆时将有明显的差异。值得严加防范的是“碧利斯”中心南侧的强盛云图将给台湾西南部.中部带来非常强的降水。山区更强,并预测西南部山区的过程总雨量将达1200毫米左右。日最大降水量也有600毫米。严重超过台湾气象部门的“超大暴雨”级别“超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超过350毫米。而中国大陆24小时降水两超过250毫米则成为“特大暴雨”。 “碧利斯”进一步逼近台湾,台湾东部沿海的阵风普遍达到8-10级。局部地区因地形作用风力达12-13级。
而在可见光云图上显示,“碧利斯”的中心仍然严重外露。并没有改善的趋势。中心北侧由积云组成,而不是一般热带气旋的对流云系组成。
福建中北部沿海和浙江沿海普遍出现8-11级大风,福建沿海最大阵风达12级。浙江沿海的瞬间最大风速达14级(43.1M/S)。
2006年7月14日03时“碧利斯”的中心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北部,并继续向福建省中北部沿海靠近。“碧利斯”于7月14日12时50分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七级风圈半径6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250公里。
由于是登陆台湾北部,没有从中央山脉经过,再加上“碧利斯”本身环流并不紧密,所以在第2次登陆时,强度并没有明显的减弱。而导致“碧利斯”空心的原因是垂直风切变过于强烈。
之后菲律宾终于摆脱“碧利斯”的强降雨云图和大风天气。连续的强降雨使菲律宾北部,暴雨成灾,山洪暴发。至少有10人丧命。
而台湾中南部的雨仍在持续。新加入的暴雨地区有福建沿海,浙江南部沿海,广东沿海。截止2006年7月16日该地区雨量均超过100毫米。部分超过3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500毫米。其中台湾西南部山区,雨量直逼1000毫米。
2006年7月14日16时“碧利斯”减弱为热带风暴。
2006年7月15日凌晨“碧利斯”的中心离开福建境内,进入江西省。可这时福建,浙江,及广东东部沿海风力仍维持在8-10级。说明“碧利斯”环流大,而且“碧利斯”是季风低压。风力大于中心附近风力。
2006年7月15日15时“碧利斯”在江西西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
最近一个台风“碧利斯”是哪个国家提供的
“碧利斯”导致超过40万人无家可归,超过200万人受到洪水影响。风暴过后,中国红十字会提供了食物、毛毡、食水及超过10万名住在临时庇护站的湖南灾民。然而,救灾工作受到之后的云南地震以及另外三个更强的台风影响而多次中断。
由于在湖南的死亡数字在数小时间突然急升,中央指责地方官员隐瞒死伤数字。民政部派出一个小组到湖南实地调查有关指控,并发出公告指瞒报的地方官员将受严惩。
中国气象局在风暴发表的报告,归纳出风暴造成严重灾情的四大原因。首先,风暴登陆后减慢了移动速度,并在陆上维持了近120小时。此外,风暴的雨带结构并不对称,主要对流活动集中在风暴南面。另外,当时南海上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碧利斯”登陆后加强了西南季风,在地型抬升作用下加强了降雨。最后,风暴吹袭之前,灾区已累积一定降雨,风暴来袭时再带来暴雨,便造成广泛的水浸。
2006年12月4日至9日举行的第39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碧利斯”这个名字永久退役。菲律宾在2007年提交一个新的热带气旋名字取代之。
台风“珍珠,象神,桑美,榴莲,麦莎,碧利斯”为什么不用了?
名称碧利斯(BILIS)编号0010生成地点吕宋岛东北东方海面侵(近)台日期2000年8月22日发布时间海上:2000年8月21日8时25分陆上:2000年8月21日14时45分解除时间海上:2000年8月23日20时5分陆上:2000年8月23日20时5分发布报数21最大强度
台风“碧利斯”的名称是什么意思?
珍珠,象神,桑美,榴莲,麦莎,碧利斯这些台风由于造成严重的灾难,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除名。
珍珠:在菲律宾造成至少41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900000美元;越南37人死亡;中国16人死亡,4人失踪。
象神:严重影响菲律宾北部、越南甚至泰国,由于造成了广泛的破坏,菲律宾直接造成1人死亡,带来直接经济损失119万美元;越南造成6.29亿美元的损失,并导致71人丧生;泰国14人死亡;中国1人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万美元。
桑美:中国东部沿岸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浙江死亡193人,失踪11人;福建死亡233人,失踪144人(实际上沙埕港死亡人数估计在1000人以上,失踪人数无法估计);江西死亡2人,造成了25亿美元的损失。
麦莎:影响的范围大,带来的雨量大而且影响区域又是北方,其带来的特大暴雨导致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榴莲:在菲律宾造成526人死亡、740人失踪;在越南造成55人死亡,26人失踪。
碧利斯:在台湾造成最少11人死亡;中国大陆造成最少57人死亡,1077人受伤或失踪。
历史上有哪些台风名字因台风破坏力大而被除名的?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由菲律宾提供;意思为速度(Bilis)
第1号强台风“珍珠”,由中国澳门提供;意思为珍珠(Chanchu)
第2号热带风暴“杰拉华”,由马来西亚提供;意思为一种淡水鱼(Jelawat)
第3号超强台风“艾云尼”,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 意思为传统的风暴神(Chuuk语)(Ewiniar)
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由菲律宾提供;意思为速度(Bilis)
第5号台风“格美”,由韩国提供 ;意思为蚂蚁(Kaemi)
第6号台风“派比安”,由泰国提供;意思为雨神(Prapiroon)
第7号台风“玛利亚”,由美国提供;意思为女士名(Chamarro语)(Maria)
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由越南提供;意思为金星(Saomai)
第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由柬埔寨提供;意思为花儿名(Bopha)
第10号热带气旋“悟空”,由中国提供;意思为孙悟空(Wukong )
我要0010号台风“碧利斯”的完全资料
2006年被除名台风:
1、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
2、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
3、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4、2006年的16号超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5、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2005年被除名台风:
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40万人被撤离,上海地铁停运。仅浙江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其中宁波损失27亿元)。江苏发生狂风暴雨天气,并且造成经济损失达12亿元。
2005年的14号超强台风"彩蝶"(Nabi),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
2005年的19号超强台风"龙王"(Longwang),给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2004年被除名台风:
2004年的1号台风"苏特",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日本等地带来一定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韩国命名)
2004年的8号台风"婷婷"(Tingting),造成日本南鸟岛4人死亡,多人受伤,并造成一定自然灾害。
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Rainne),"云娜"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
2003年被除名台风:
2003年的1号台风"欣欣",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造成一定灾害。(中国香港命名)
2003年的7号超强台风"伊布都"(Imouto),造成菲律宾、我国华南地区重大人员伤亡。仅在中国广西就造成12人死亡,损失超过5亿元。
2003年的14号超强台风"鸣蝉"(Mamei),造成韩国150多人丧生。损失无法计算。
2002年被除名台风:
2002年的6号强台风"查特安"(Chataan),登陆日本关东平原,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2002年的15号台风"鹿莎",袭击韩国西部。(马来西亚命名)
2002年的26号台风"凤仙"(Pongsona),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001年被除名台风:
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被除名了。
台风碧利斯的影响
中央气象局台风警报发布概况表
号次 2*
名称 碧利斯(BILIS)
编号 0010
生成地点 菲律宾东方海面
侵(近)台日期 8月22日
发布时间 海上:8月21日8时25分,陆上:8月21日14时45分。
解除时间 陆上:8月23日20时5分,海上:8月23日20时5分。
发布报数 21
最大强度 强烈
近中心最大风速(公尺/秒) 53(16级)
侵台路径分类 3
登陆地段 台东县成功镇
动态 形成后以稳定速度朝西北西至西北方向直扑台湾,22日22时30分左右登陆台东县成功镇附近,随后於隔日中午由金门北方近海进入大陆。
灾害 11人死亡,4人失踪,110人受伤,房屋全倒434户,半倒1725户。
“碧利斯”于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第二次登陆,造成43人死亡和超过30亿人民币的损失。主要的破坏来自水浸。当地的学校和旅游设施关闭了数天。与“碧利斯”相关的雨带所带来的暴雨在广东和广西分别造成106人和35人死亡,远至云南也有8名修路工人因房屋被洪水冲走而丧生。广东省一个气象站在5小时间录得360.6毫米的雨量纪录。
在浙江省,强风和大雨造成约6.93亿元的财物损失,当地录得的阵风高速43米每秒(155公里每小时)。
京广铁路多处因水浸和山泥而中断,导致最少274班列车延误或需要改道。一列火车在广东省乐昌市被洪水包围,乘客需要疏散到附近一间学校。铁路公司需要退回200万张车票。经过三日抢修,铁路服务才在2006年7月18日恢复正常。
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是湖南省,当地出现严重水浸和泥石流,超过31,000间房屋被破坏,造成至少345人死亡,89人失踪。当中资兴市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当地官员指出这是过去100年该市遭遇到的最大灾难。死亡人数是“空前的”。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估计,“碧利斯”在中国大陆合共造成超过654人死亡,208人失踪,单在中国东南部就造成4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碧利斯”所带来的西南季风在2006年7月14日开始影响香港,为香港带来强风。香港天文台在当日晚上10时45分发出强烈季风信号,一直维持到7月17日早上9时15分。
在7月16日凌晨时分,一道强烈雨带扫过香港,香港天文台在2时50分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在2时至3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115.1毫米雨量,为香港天文台成立以来录得的最高一小时雨量纪录(纪录已被2008年6月7日上午8时至9时的145.5毫米打破)。之前的纪录为109.9毫米,是于1992年5月8日录得的。 然而,当日的暴雨相当短暂,7月16日全日的雨量不过是195.6毫米。
在暴雨影响下,大屿山东涌道发生山泥倾泻,使东涌道交通中断了12小时。由于东涌道是大屿山南部旅游区及北部新市镇之间的唯一陆路连接,大屿山南北交通完全瘫痪。长洲龙仔村附近一幅护土墙在暴雨中坍塌,山泥涌向一间村屋附近。幸而全香港无人伤亡 。
在“碧利斯”影响期间,天文台总部于7月14日16时25分录得全年最低气压992.2百帕斯卡。 此乃连续第二年在没有发出任何热带气旋警告的时间录得全年最低气压。